跳至主要内容

87《至高章》註釋

麥加章

《至高章》的尊貴

本章於遷徙前降於麥加。因為白拉伊·本·阿茲卜說:“最早來到我們那裏的聖門弟子是穆蘇阿卜·本·歐麥伊勒和伊本·烏姆·麥克圖姆。他倆經常給我們誦讀《古蘭》,後來安馬爾、比拉勒和賽爾德到來了。此後,歐麥爾和二十人一起到來。再往後,穆聖ﷺ來了。我從沒有看到過麥地那人如此歡呼雀躍。我看到少男少女們說:‘這是安拉的使者,他終於來了。’使者剛到來,我就讀到了 ‘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!’及類似的章節。”1

兩聖訓實錄輯錄,安拉的使者ﷺ對穆阿茲說: “你為什麼不讀‘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!( 以太陽及其光輝盟誓)(91:1) ( 以籠罩時的夜發誓)(92:1)2 ?”3

伊本·艾哈麥德傳述,安拉的使者ﷺ在兩會禮中誦讀“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!”和( 籠罩者的消息曾來臨於你嗎?)(88:1)如果會禮和聚禮遇在同一天,他就在它們中都念這兩章(87、88章)。4

《穆斯林聖訓實錄》《艾布·達烏德聖訓集》《提爾密濟聖訓集》《奈薩伊聖訓集》《伊本·馬哲聖訓集》各大聖訓集傳述,安拉的使者ﷺ曾在兩會禮和聚禮中念“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!”和( 籠罩者的消息曾來臨於你嗎?)(88: 1)如果會禮和聚禮碰到同一天,他都會讀這兩章(87、88章)。

吾班葉·本·凱爾卜、阿卜杜拉·本·阿拔斯、阿卜杜·拉赫曼·阿拜茲、信士之母阿伊莎(願主喜悅之)等人傳述,安拉的使者ﷺ曾在奇數拜中讀“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!( 你說,隱昧者們啊!)(109:1) ( 你說,安拉是獨一的。)(112:1)阿伊莎補充說,使者還讀兩個求庇章(113、114章)。5

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尊名

( 1.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!)

( 2.他造化,隨後加以協調。)

( 3.他預定並加以引導。)

( 4.他造出牧草,)

( 5.然後,使它變成黑色的枯草。)

( 6.我將使你誦讀,此後你不會忘記。)

( 7.除非安拉意欲。他確實知道明顯的和隱祕的。)

( 8.為了輕鬆的,我將使你輕鬆。)

( 9.所以你勸諫吧,如果勸諫有益(於人)。)

( 10.敬畏者將會受勸。)

( 11.最薄福者,將疏遠它。)

( 12.他將墜入最大的烈火。)

( 13.然後,他在其中既不死,也不生。)

命人讚美安拉以及對命令的響應

伊本·阿拔斯說,安拉的使者ﷺ每當誦讀《至高章》,就會說:“讚美我的至高無上的主清淨無染。”6

伊本·哲利爾傳述,伊本·阿拔斯每當誦讀 “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!”就會說: “讚美我的至高無上的主清淨無染。”當他讀到, ( 不,我以復生日發誓。)(75:1)並讀到這一章之末的經文( 難道這樣的創造者不能使死者復活嗎?)(75:40)時說:“贊你清淨!能夠!(即你能夠復活死者)”7

格塔德讀了“讚美你至高無上的主之尊名清淨……”後對我們說:“安拉的使者ﷺ每當讀到這節經文時就說:‘讚美我的至高的養主清淨無染!’”8

創造 定然 植物生長

他造化,隨後加以協調”,即安拉創造了被造物,然後給他們賦予最優美的形態。

他預定並加以引導”,穆佳黑德解釋為:他引導人或走向正道,或陷於迷途。他引導牲畜趨向牧場。9 這節經文如同穆薩先知曾對法老所說的話:( 我們的主就是賦予萬物形態,並給予引導的主。)(20:50)即安拉規定了定然,並引導萬物趨向它。正如《穆斯林聖訓實錄》所載,安拉的使者ﷺ說:“安拉在創造天地的五萬年以前,就決定了萬物。他的阿萊什在水上。”10

他造出牧草”,“牧草” 指各種莊稼、植物。

然後,使它變成黑色的枯草。” 伊本·阿拔斯、穆佳黑德、格塔德、伊本·栽德等學者認為 “枯草”指被改變的乾枯、粉碎的樹枝。11

穆聖ﷺ不會忘記啟示

清高偉大的安拉說,穆罕默德啊!“我將使你誦讀,此後你不會忘記。” 這是安拉的表述和對穆聖ﷺ的許諾,即安拉將把《古蘭》讀給穆聖ﷺ,這種誦讀使人不能忘記。

除非安拉意欲”,格塔德說:“除非安拉意欲,否則,安拉的使者ﷺ不會忘記任何一件事情。”

有人解釋說“此後你不會忘記” 是警誡語。按照這種解釋,經文的意思是:“你不要忘記我讀給你的經文,除非安拉意欲刪除的經文。不讀被取消的經文,你可以記得它。”

他確實知道明顯的和隱祕的”,即安拉知道眾僕公開的和隱藏的一切言行,對安拉而言,沒有祕密。

為了輕鬆的,我將使你輕鬆”,即我將使你從善如流,易於善言善行,我將為你制定寬大輕鬆、不偏不倚的法規。

命令人勸諫他人

所以你勸諫吧,如果勸諫有益(於人)”,即你當在勸諫有益的地方勸諫。因此,在傳播知識時,我們不應該在不適合或不值得傳授知識的人身上浪費時間。正如信士的長官阿里說:“你不要給人們講他們的理智無法達到的問題,否則會給他們帶來麻煩。”他說:“你應當給人們講一些他們的理智能夠接受的問題,難道你們想讓人否認安拉及其使者嗎?”

安拉說,“敬畏者將會受勸”,即穆罕默德啊!在你的宣傳下,那些從心底敬畏安拉,確信自己將遇見安拉的人將受到勸諫。

最薄福者,將疏遠它。他將墜入最大的烈火。然後,他在其中既不死,也不生”,即他不會死亡,又怎能一死而後快?他的生活有害無益,因為通過它,他將感覺到他將面臨的慘痛刑罰和懲罰。安拉的使者ﷺ說:“那些應該永居火獄的人,不死也不活。至於安拉欲慈憫的那些(進了火獄)人,安拉要他們在火獄中死去。然後,安拉允許說情者們來到他們中間,每個說情者將帶出自己的追隨者,將他們種在生命之河(或樂園之河)中。然後他們成長,就像種子在河岸邊的淤泥中成長那樣。”先知又說:“難道你們不曾看到,樹原本是綠色的,然後是黃色的,然後又是綠色的?”一些在場者說:“穆聖ﷺ就像曾經在鄉村生活過一樣瞭解植物的生長。”12

安拉的使者ﷺ說:“那些應該永居火獄的人,在火獄中不死不活,但還有一些人(他們擁有正信,但因為犯罪而進入火獄)將暫時死去。當他們變成火炭之後,才被獲准講情,於是他們被一群一群地帶出,被撒播到樂園的河中,有聲音說:‘樂園的居民們啊!在他們身上澆水吧!’此後他們開始在河岸邊的淤泥中成長。”本段聖訓的傳述者說,當時在場的一個人說:“安拉的使者ﷺ好像一直生活在牧場。”13

( 14.純潔者確已成功,)

( 15.他贊主尊名,履行拜功。)

( 16.不然,你們卻選擇今生,)

( 17.然而後世是更好更持久的。)

( 18.這確實記在以前的經典中,)

( 19.在伊布拉欣和穆薩的經典中。)

成功的人

清高偉大的安拉說:“純潔者確已成功。” “純潔”,指從一切惡德中純潔自己,並遵循安拉降給使者的啟示。

他贊主尊名,履行拜功”,即他按時禮拜,以便追求安拉的喜悅,服從安拉的命令,遵循安拉的法律。據傳述,信士的長官歐麥爾·本·阿卜杜·阿齊茲曾命令人們交納開齋捐,他當時所讀的就是下列經文:“純潔者確已成功,他贊主尊名,履行拜功。”

艾布·艾哈外蘇說:“如果你們去禮拜(指爾德會禮)前遇見討要者,那麼應該禮拜前先交則卡特(這裏指開齋捐),因為安拉說:‘純潔者確已成功,他贊主尊名,履行拜功。’”14 格塔德在解釋這兩節經文時說:“他純潔他的財產,並取悅於造他的主。”15

和後世相比,今世沒有任何價值

然後清高偉大的安拉說,“不然,你們卻選擇今生”,即你們對今世的重視超過對後世的重視,你們選擇了今世,而疏忽了含有你們今生和最終歸宿利益的後世。

然而後世是更好更持久的”,即安拉在後世的家園中對穆民的回賜,比今世更好更永恆。因為今世是卑賤的、腐朽的,而後世是尊貴的、恆久的。既然如此,一個有理智的人怎能捨本逐末,選擇行將消失的事物,而放棄永恆的事物呢?

安拉的使者ﷺ說:“酷愛今世的人,必在後世遭受痛苦;酷愛後世的人,必在今世遭受磨難。你們應該選擇永恆,放棄腐朽。”16

伊布拉欣和穆薩的經典

清高偉大的安拉說:“這確實記在以前的經典中,在伊布拉欣和穆薩的經典中。”這節經文如同《星辰章》中的下列經文:( 或是,他未被告知穆薩的經典的內容,和盡忠的伊布拉欣的經典的內容嗎?任何一個擔負重擔者,都不會擔負他人的擔子。人只能得到他所努力的。他的努力將會被看到。然後,他就會得到最完全的報償。終極的歸宿,只在你的主那裏。)(53:36-42)艾布·阿林說:“本章的敘述,記載在以前的經典中。”17

伊本·哲利爾說,經文中的“”指“純潔者確已成功,他贊主尊名,履行拜功。不然,你們卻選擇今生,然而後世是更好更持久的”,即這些經文的內容,確實已經記載在“伊布拉欣和穆薩的經典中”。18 這種解釋非常貼切。據傳述,格塔德、伊本·栽德等學者的解釋與此相同。19 安拉至知。

《至高章》註釋完。一切感贊全歸安拉。求安拉賜我們機遇,並保護我們。

Footnotes

  1. 《布哈里聖訓實錄詮釋——造物主的啟迪》8:569。

  2. 即為何不讀87、91、92這三章。——譯者注

  3. 《布哈里聖訓實錄詮釋——造物主的啟迪》2:234;《穆斯林聖訓實錄》1:340。

  4. 《艾哈麥德按序聖訓集》4:271。

  5. 《艾哈麥德按序聖訓集》5:123,1:299,3:406, 6:227。

  6. 《艾哈麥德按序聖訓集》1:232。

  7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67。

  8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68。

  9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67。

  10. 《穆斯林聖訓實錄》4:2044。

  11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69、370。

  12. 《艾哈麥德按序聖訓集》3:5。

  13. 《艾哈麥德按序聖訓集》3:11;《穆斯林聖訓實錄》 1:172。

  14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74。

  15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74。

  16. 《艾哈麥德按序聖訓集》4:412。

  17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76。

  18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77。

  19. 《泰伯裏經注》24:376。